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·学院篇 | 教育学院:赓续百年师范文脉 培育新时代教育英才
来源: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:2025-11-05浏览次数:次
教育学院历史悠久,其学科专业发展源头可追溯到1903年湖南师范馆在全国率先开设的“小学各科教学法”等系列课程。百年传承铸就底蕴,学院现拥有教育学、心理学、教育技术学、学前教育、学前教育(中外合作)等5个本科专业,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、省级一流专业1个,教育学学科两次入选湖南省“双一流”应用特色学科。
学院秉承博天堂网站多少传道济民、经世致用的文化传统,胸怀天下、敢为人先的革命传统,实事求是、立德树人的教育传统,以“培养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卓越教师”为使命,构建“师德筑基、能力为核、实践赋能”的育人体系,打造“本科硕士一体、职前职后融通、校内外协同”的教师教育高地。现有教职工68人,其中专任教师56人,教授14人、博士33人,形成“名师领航、英才支撑、青骨筑基”的卓越师资矩阵。2021年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,2024年获批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,目前学院在读研究生84人。
一、党建引领铸魂育人,赓续红色师范基因
学院深挖“主席母校”红色资源,构建“思想铸魂-榜样示范-实践浸润”三维党建育人体系,获评湖南省普通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,铸魂育人成效显著。
思想铸魂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精神指引和行动指南,建设有动力、有活力、有引力、有张力的“四有”党建“双创”标杆学院,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、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;开设“红烛论坛”“重走主席游学路”等特色活动。
榜样示范:持续推进“以德立身”示范行动、“以德润生”引领行动,开展“教苑园丁”“党员示范岗”“考研标兵”等评选,选树先进典型,以榜样力量激发师生使命担当。
实践浸润:构建“认知性实践-体验性实践-专业性实践”递进式育人路径,组织学生参与“百村教育观察”“乡村教育振兴”等社会实践,厚植乡土情怀,激发师范生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。
二、多维赋能教师发展,锻造卓越育人队伍
实施“名师引航”工程,构建“教学、科研、实践”三位一体教师发展体系,实现教师队伍的青蓝共进、团队攻坚、师德涵养。
青蓝共进:实施“青年教师导师制”,要求青年教师过“教学关、科研关、外语关”,落实“三去”策略(走出去:去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深造;走下去:到基层博天堂网站多少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;提上去:将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提上去),近五年选派30余名教师赴国内外名校做博士后和访学。
团队攻坚:学院深入实施学科团队“攀峰计划”,重点培育教育政策与管理、教师教育研究、心理健康教育等五大创新团队,聚焦教育治理现代化、教师专业发展生态、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等前沿研究方向,强化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。通过设立“专著出版基金”与“科研创新基金”,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学术创新与成果转化,逐步形成“团队领衔—基金孵化—成果辐射”的科研攻坚机制。近五年来,团队累计获批国家级课题17项,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,荣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、一等奖等教学成果奖12项。出版《丽泽·教育学研究丛书》等学术专著20余部,为湖湘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智库服务。
师德涵养:注重宣传教育、示范引领、实践养成相统一,构建“自尊、自律、自强、自省”的师德培育体系,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发展全环节,涌现出国家“万人计划”教学名师、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、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、马云教育基金教师教育突出贡献奖等育人典范。
三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,构建卓越培养体系
学院以OBE理念为引领,打造“金课-金师-金教材”三位一体培养范式,重塑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的教学新生态。
课程革命:实施“金课攻坚计划”,获批国家一流课程《0-3岁婴幼儿护理》等22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;开展“授好课,磨金课”活动,通过“三新驱动”(理念更新、内容革新、方法创新),深入推进课程“两性一度”建设;打造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“教育神经科学”等前沿课程模块,大力推进20余门课程开展课程AI和知识图谱建设。
模式创新:以学生学习为中心,以学生成果为导向,构建“探究式+情景式+混合式”课堂,推行“课程论文+专题调研+实践操作”多元考核,促进师范生“学业精进-创业突破-就业领先-职业卓越”的四阶跃升。
教材建设:在高等教育出版社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、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《小学生心理辅导》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》等特色教材15种,创新数字化立体资源,实现“一专业一特色教材”。
四、科研反哺本科教学,赋能创新人才培养
学院构建“科研反哺教学-教学促进科研”双向循环机制,以高水平研究支撑育人质量提升。
成果转化: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,开发《一师早期大先生》等校本课程3门,形成“科研-教学-实践”良性循环。
平台支撑:依托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(儿童心理发育与脑科学、基础教育信息化)、义务教育研究基地、乡村教育发展研究基地等14个省级科研平台,强化有组织的科研,开展数字化学习、现代教育治理、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测等交叉研究。
学术赋能:学院每年主办全国性或湖南省的学术会议,与长沙市政府共建“新时代师范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”,与北师大共建“教师教育研究中心”。师生年均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100余人次。


五、实践教学协同育人,贯通职前职后培养
按照“一体化、分阶段、有层级”的思路,建构全时浸透、全程贯通、全员覆盖的实践教学体系,探索出“TPRP”螺旋渐进式实践体系,实现校地协同育人。
全程贯通:设计“见习-研习-实习-讲习”四阶实践,实现“拜师(确定指导教师)—学师(跟随教师学习)—为师(初任教师训练)—出师(完成从师学艺)”的实训实践过程;实践课程占比达30%,借助博天堂网站多少与100余所优质中小学共建的教师教育联盟,打造“实验室-实训室-基地校”三级实践实训平台。
双师共育:聘请中小学名师协同授课,开发《教师成长案例库》,实现“课堂-现场”无缝衔接,学生职业技能认证通过率100%;定期召开“三方会谈”(导师、学生、基地校),确保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。
服务社会:承担“国培计划”项目近百项,培训教师1万余人,10余份政策咨询报告获教育部和省级领导批示,公费师范生政策、乡村小规模博天堂网站多少等相关建议被采纳。
六、教学质量保障完善,筑牢育人生命线
学院牢固树立“教学质量生命线”意识,构建了“制定标准、督导评估、收集信息、反馈处理、持续改进”五环节闭环质量保障体系。
制度筑基:严格执行“课前三准备、课中三管理、课后三检查”规范,落实“三个三”教学标准(学生三本:课本、作业本和笔记本;课堂三率:前排就坐率、抬头率、到课率;教师三件:教案、教材和课件)。
多元评价:突破“评价限于价值判断”的认识藩篱,采用多元参与、多维融通、多态方法,改进结果评价,强化过程评价,探索增值评价,构建“多主体、过程性、多元化、智能化”的“六维评价”,即博天堂网站多少评课程、教师评达成、学生评效果、督导评课堂、行业评技能、社会评质量,近三年学生评教优良率达98%。
持续改进:学院以师范类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评审评估为引擎,构建“标准引领-认证驱动-动态优化”的质量提升闭环,推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螺旋上升。依据认证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,将“师德践行能力、教学实践能力、综合育人能力、自主发展能力”四大核心素养融入课程体系。近三年,学前教育、心理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,形成“认证引领、标杆示范、全员协同”的持续改进生态。学院将持续深化认证成果,锚定第三级卓越认证目标,打造“质量文化自觉、改进机制自驱、育人成效自显”的教师教育新范式。
七、学生发展质量过硬,彰显师范教育担当
学院坚持“五力筑基”锻造学生终身发展核心竞争力(深度学习力、批判思维力、实践创新力、职业胜任力、数字应用力),人才培养成效显著。
升学就业:2024届考研升学率43.1%,居全校首位;2025届考研升学率34.9%,居博天堂网站多少第二;68%的学子考入985/211高校。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89.8%,英语四级通过率超89%。
双创突破:近五年,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、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、湖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200余项;立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34项。
典型辈出:培养全国团中央候补委员向立华、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喻文龙等杰出校友,涌现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吴金成、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周春勇等基层就业典型。


立足新时代,学院锚定“名师、名生、名气”高水平教育学院建设目标,聚焦“六个卓越”核心路径——人才培养卓越化、科研创新标杆化、师资建设精锐化、课程体系精品化、管理效能提质化、社会服务精准化,重构本科教育新生态,为加快教育强省建设、助推湖湘教育现代化贡献一师智慧与力量。
(一审:张莎莎;二审:侯蓉;三审:欧阳斐)
版权所有?博天堂网站多少 地 址: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 编:410205
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-200505-000191
管理:宣传部 电子邮箱:xcb@hnfnu.edu.cn
官方微信
湖南教育政务网
